facebook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Logo圖片

MENU

返回

推廣活動 2023.09.23

2023點子松跨域未來情境工作坊

2023

09.23

2023點子松跨域未來情境工作坊大合照
2023點子松連續三場跨域情境工作坊提供洞見得獎者啟發性的創作思維,不只對於情境未來的想像,更是要理解如何延伸其概念,甚至是學習如何透過對於未來學與作品之間的關鍵字去做連結與具象化,讓我們一起思考如何看得更遠吧!
工作坊講授情形
工作坊討論情形
第一場由宋玫玫講師隨著移動觀察的時間軸,讓思考的角度穿梭於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而後將概念銜接至周育如講師的社會設計,並透過關鍵字的發散與收斂,排列至十字軸區間進行總概括的審視。第二場由宮保睿講師的推測實作課程導入世界建構模式,在未來與設計中建構未來藍圖,引領大家進入內在與外在世界情境結合作品,深化概念。最後第三場由曹筱玥主任的XR團隊教學與互動裝置等體驗,讓大家的作品可以更有不同的呈現方式!
【圖】宋玫玫講師
未來學|宋玫玫講師
宋玫玫講師認為對於未來學的關鍵,應該用未來思考豐富化未來想像。身為國立臺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兼任副教授,時常關切未來思考與未來學之間的關係。對於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我們該如何看得更遠?如何讓未來更有想像空間?宋玫玫講師特別說了一句:「未來學的Futures,記得要要s在最後,因為有很多種可能。」課程中帶領大家思考未來的主流價值與未來情境的系統分析,進行洞見作品的發散,同時探討未來是否為靜止,抑或是可以量化的參數,甚至是可以被使用的資產、資源、及敘事。最後宋玫玫講師說:「我很關心未來,因為我要在那裡過一輩子。」引用來自美國發明加-Charles Kettering  。 
 
【圖】周育如講師
社會設計|周育如講師
周育如講師認為對於社會設計的關鍵,應該從行動開始。擔任水越設計的總管,帶領團隊進入色彩行動計畫,透過色彩讓人人懂得用色,將社會設計的概念無形地注入生活之中,然而,面對未來又是另一個層面的探討。周育如老師引用了法國小說家的論述:「小說中的一些幻想遇見了後世的一些技術發明」,故事裡許多技術元素在當時是天馬行空,如今卻司空見慣。當我們一次次地提及未來時,是否思考過「Possible 所有可能」、「Plausible 貌似可能」、「Probable 很有可能」、「Preferable 喜歡的未來」幾種層面與未來空間的關係?2040 多元宇宙會長怎麼樣子?課程中提供不同色紙去劃分領域,並運用主要關鍵字與次要關鍵字去重新定義洞見作品上的概念。社會設計在做的事情,就是帶動社會投資;挖掘不同層面的議題、觀點、促進思維與行動。
 
【圖】宮保睿講師
推測設計|宮保睿講師
宮保睿講師認為對於推測設計的關鍵,應該從想像開始。擔任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帶領大家探索想像科技、社會、文化、環境、經濟、倫理道德等,新的可能性;從不可能的未來到可欲的未來,甚至到可見的未來。這中間的過程包含了推測設計的情境空間。課程中透過情境設定切入作品深化概念,運用「如果…」與「世界建構」作為發想,找出符合自我思維邏輯的方法,透過推測虛構情境來跳脫現實世界的框架,創造出能夠實踐的另類現實,可以考慮不同的科技、社會或是環境變化的後果,涉及到的範圍可以包含跨領域的合作,甚至是挑戰我們對於未來的假設,幫助大家挑戰對於新科技或是社會趨勢上的批判性思維,並收斂運用在洞見作品之上。
 
【圖】曹筱玥講師
虛擬實境|曹筱玥講師
曹筱玥講師為國內知名的元宇宙領域學者,深度耕耘數位科技,表現出女力獨特觀點。擔任台北科技大學互動系系主任,帶領大家進入元宇宙的互動體驗世界,元宇宙XR團隊的教學課程運用了「Unity遊戲製作軟體」,完善提供技術能力於洞見得獎者上。同時也安排了互動設計基礎課程以及體驗了由 XR Lab製作的 #VR 作品,例如《 #元擊 》模擬拳擊互動裝置,《 #重生Reborn 》、《 #印象太陽 》、《 #神遊富春江 》及《#坤輿藝境》等,讓學員們對於XR有更全面的理解。出席嘉賓包括:數位發展部的陳威呈科長、台灣大學的林茂昭教授、北科大設計院的吳可久院長、互動系的韓秉軒老師,以及將近30位的國內外的洞見得獎者參與此次的跨域未來情境工作坊。
 
用筆寫下討論內容
講師帶領參加者討論
使用電腦尋找需要的素材
XR團隊教學與互動裝置等體驗
講授Choose Color Space
思考問題
2023點子松跨域未來情境工作坊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