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Logo圖片

MENU

返回

名人話題 2023.07.18

2040未來大劇透

2023.07.18
關於未來世界的真相 眾說紛紜
唯有實際參與,才可能把數千萬條線索釐清

一份「未來世界的真相」正在暗自醞釀...
六位前往2040年的未來目擊者,
帶來現場的第一手報導。

未來目擊者1號:怪奇事務所

「隨便都可以」的時代宣告終結,讓 AI 為你指引人生方向!

目擊者:怪奇事物所
 

心理學研究發現,選擇太多往往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上至結婚成家、下至午餐食啥,任何選擇都需要消耗你有限的認知能力,所以過多的選擇很容易使人認知過載、從而感到壓力及不快樂。

但到了 2040 年,由於 AI 科技不斷進步,人類終於擺脫了這種後工業時代的困擾——如今大眾傳播媒體使用的演算法,甚至比我們自己還要了解我們想要什麼。

有別於過去透過閱聽或是搜尋紀錄,歸納出用戶可能喜歡的內容,現在的串流平台及社群媒體,均已導入「情感計算」功能,可以透過微妙的臉部表情變化,精準捕捉用戶在觀看到每篇貼文或影片時的真實情緒,再及時投放他最感興趣的內容。

這也是為什麼 2040 年的博物館裡,總會出現一個朝著電視猛按遙控器的古人模型——那種從第 1 台轉到 99 台還是沒東西可看的痛苦,現在看來就跟擔憂火堆熄滅的原始人一樣久遠。

此外,在 AI 的輔助下,科學家也終於將資訊量高達 10 萬EB(1 EB約等於 100 萬TB )的「人腦圖譜」建構完成、並掌握了包括潛意識在內,更多大腦迴路的作用機制。也因此,有不少人已經透過市售的「神經元網路捷徑手術」(過程跟做個指甲差不多簡單),使大腦不需要費勁思考,便能反射性地做出正確判斷。而最直接的改變,就是你以後再也不用霸佔餐櫃台、迷惘著到底該吃什麼了!

所以即使人類的認知能力並沒有實質提升,你依舊能在日常生活中省下大量的時間及認知能力。於此同時,那句將決策壓力甩給旁人、曾導致無數人際關係破裂的經典台詞:「隨便都可以」,如今也正式榮退為上古流行語,可喜可賀!


未來目擊者2號:小劉醫師

AI科技全面提升醫療智能化

目擊者:小劉醫師

2040年的診間,身為醫師的我和長期接觸的病患小明有以下的對話:

小明接受AI健康共治線上維護多年,不管是居家飲食或運動健身、服藥時間、臨時增減用藥劑量...等,都有明顯的穩定,這讓本來抗拒的他心服口服不少,現在的他不論哪一項健檢指數報告都正常,尤其是十年前他年輕卻早發中風昏倒,鬼門關走一回後。

現在看診也跟以往大不同,更輕鬆,只要預約一個清閒的咖啡店裡,就可以完成! 穿戴型AI手環,能及時把過去透過抽血才能得知的資料,靠接觸皮膚的細針偵測獲得,然後24小時聯動傳給雲端。

咖啡店入座,我身為醫師使用全AI語音輸入,不必手動打病歷,所以可以對視閒聊,討論病情不再中斷。
 

我:「你的報告,數值都很不錯唷!不過有幾次血壓好像飆高了...」

小明:「對,那時候聚餐大吃大喝,有些失控啦」

我笑笑:「AI各種反應都會示警,我們也會收到」

小明:「不好意思..」

我:「不會啦,你有中風的家族病史,時刻養成警惕是好的」

小明:「那另外大腸癌,我該注意甚麼? 我有先問AI,不過有一些更細節,包括基因檢測的部分,想再問問」

我:「好的,現在所有基因庫都跟個人AI聯動,如果你出生時確定有致癌基因,在還沒有病發前可以從好幾個方面開始預防大腸癌發生。」

 

說完打開電腦桌面,剛才討論的紀錄文字同步出現在螢幕,補充視窗就接連出現,最後AI主螢幕跑建議治療方式排序,醫師確認細調後,在表格上打了幾個勾勾,繼續跟小明討論後續治療。

 

我:「現在已是2040年,基因療法超進步,你只要吃了這顆藥,可以確保未來不得大腸癌! 甚至還能透過基因編輯,改變身體的特徵,還可以增強智力、提升體能。」

小明目瞪口呆!

感嘆:「醫師啊! 醫學進步,真好!」


未來目擊者3號:法律白話文運動
目擊者:法律白話文運動

今天是 2040 年,早上的你醒來,窗簾自動拉開,外面是個好天氣。
泡好一杯咖啡,刷牙洗臉後,你看了一下新聞,準備上班。
今天是遠端工作的日子,早上有個會議。你拿起手機打個卡,打開投影,和客戶開會。會後,有一份文件要確認。你打開電子檔,在平板上看了一下沒問題,簽名送出。

打開公司的群組,沒有人半夜傳訊息過來。因為法院曾經有判決認為,下班時間還在傳工作訊息,就會構成加班,必須給付加班費。

有一份文件要寫,輸入了一些條件,撰寫的方向、內容後,剩下交給 AI 自動產生,你再檢查一次,沒問題送出。這時,另一份合約進來要審閱,中間某幾個條款好像有點問題,於是你把有疑慮的段落框起來,丟進資料庫裡,一下子資料庫馬上跑出相關判決,也一併跟你說,你的個案套進法律裡,有什麼問題。

過去,這些事情只能自己來,自己翻法典、找判決,再自己解讀。跟便當不一樣的是,一個判決找不夠,你必須找第二個,不然一定會吃不夠。還好現在靠著 AI,輸入關鍵字表明來意,系統就能從成千上萬個判決海中分析、比對出最適合你的資料,連解析都幫你做好了。 你只需要再檢查一下,告訴系統你的想法,將你的想法與資料庫驗證比對,修正出最適合的方案。

也還好科技是不斷在進步的,後來,政府修法,原本一天工作八小時縮短為六小時、並實施週休三日。畢竟更多的事情可以用更少的時間來完成,似乎也沒有待在辦公室那麼多時間的必要了。特別休假也獲得保障,30 年前的連續假期在修法後轉為個人的特休天數,讓每個人自由安排假期,不再需要人擠人。

除此之外,罰則也提高許多,如果企業不遵循規定,衍生的法律代價讓老闆們做夢也會怕。爭論多時的《星際基本法》也在去年底三讀通過,人類、外星人、星球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現在都規定的非常清楚。即使你是好幾個星球的跨星際大老闆,也得好好守法!

歡迎來到 2040 年。

未來目擊者4號:融融歷險記

2040年的旅行方式,在家就能「聞」到全世界

目擊者:融融歷險記

2023年的WWDC蘋果的全球開發者大會還記得嗎? 在產品與服務當中,改變人類生活方式最多的,應該就是那個首款混合實境(MR)頭戴裝置Vision Pro. 甚麼意思呢? 就是那部很久以前的電影《一級玩家》裡面主角的那個虛擬眼鏡啦~
有沒有想過,如果把這項科技用到「旅遊」層面上會發生甚麼事? 應該也會有搞頭對吧!? 除了聲音與視覺上面的刺激,如果再加上「味道」那就更完美的聲歷其境了對吧~

在你們這個年代雖然隨便拿一台手機、專業單眼或是運動相機,都能拍出4K、6K甚至是8K的影片,畫質已經比天還要高,但卻沒有一台設備可以把「味道」給好好記錄下來。

對我來說,食物永遠是最難拍的,要怎麼樣把世界各國的奇異美食介紹給看影片的觀眾很難,畢竟味覺與嗅覺是很主觀的,再多的文字敘述都不如那衝擊性的味覺。

吃過那麼多奇怪的食物,越南鴨仔蛋的味道與風味絕對是第一名難忘的,戴著傳說中的MR裝置自行加上一個神奇的鼻管發射器,就像電影《沙丘》中弗瑞曼人的裝備,當咬下去的瞬間,你們就會聞到各式各樣的味道,跟著我一起喉嚨發癢咳嗽,我在路邊乾嘔的時候,你們則是抱著馬桶大吐特吐,這不叫身歷其境,甚麼才叫身歷其境嘿嘿!

或許對現在的你們來說,這個想法很天馬行空,但在2040年這還只是最初階的體驗,我就不說還能像電影《絕地救援》一樣在火星種馬鈴薯了呢! 下次帶大家去看看月球或火星吧!

那,你覺得2040年的未來旅遊方式會是甚麼呢?

未來目擊者5號:UG is HOT

2040年,我看見性別的流動性,每個靈魂都能做最精彩的你自己。

目擊者:UG is HOT

在台灣同婚通過屆滿20年的今天,每年登記結婚的異性戀伴侶的與同志伴侶的數量比例已達1:1,婚姻平權指數在亞洲依舊領先,更自由的生養政策,也讓台灣的少子化問題漸漸趨緩,反而展現多元的家庭面貌。

但在婚姻之前,每個人都該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尤其是最根本的性別認同。在2040年,出生性別再也不是世人認識你的唯一憑據,「性別變更」在台灣比過去來得更有人權意識,跨性別者不再需要進行摘除性器官的不人道手術,只需透過戶政事務所的【UniSex意願掃描儀】從生理心理判斷出你的性別認同,即可免術換證變更性別,在法律的守護、完善的配套與性平教育下,大家都能無懼成為想要的樣子。

事實上,比起單一的性別刻板印象,如何去擁抱自己的特質更重要,男生化妝穿高跟鞋上班不奇怪,兩個孩子的媽剃個大光頭也是一種美。無論外在打扮或是心理認同,性別就如同水一般流動,非二元(Non-Binary)成為普遍價值。探索一直都在進行著,所有人都從中學習多元共融,不只理直氣壯地做最精彩的你自己,也給予他人空間做最精彩的他/她/它自己。當每一種性別氣質都能自由地被選擇,社會上的人都不再擔心被貼上任何性別刻板印象標籤的,每一個不一樣的靈魂都能被溫暖接住的時候,就是最完美和諧的狀態。

未來目擊者6號: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不要再念書了啦!還不快出去跟朋友玩!」

目擊者: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這應該是 2040 年我聽到最欣慰的母女對話:
「不要再念書了啦! 還不快出去跟朋友玩!」
「馬上馬上!」
「你們都不知道你們現在有多幸福,我們小時候都要一直念書考試,才沒人會催我們出去跟朋友玩呢!」
「一直念書不出去玩?那你們快樂嗎?」

在 2040年,教育最看重的是孩童的心理健康發展,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跟過去比起來實在是天壤之別!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因應自己需求而生的 AI 好幫手/學習夥伴。只要對著自己的手機/耳機/螢幕說出問題,AI 馬上就會以最適合孩子理解的方式給出回答,例如:圖像式、文字敘述式、聽覺接收式...等等。

真正推動這個典範轉移的,應該是當年的 ChatGPT 了。當老師們發現,沒有什麼知識他們教得過 Siri 跟 ChatGPT 了,那還學知識嗎?孩子們不再需要花時間背書來應付考試了,學校教的是如何「自我覺察」,以及從小練習團隊的溝通與合作。而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交朋友了!因為只有透過交朋友,孩子才能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透過吵架與和好,學習如何表達意見,甚至在意見相左時取得共識。

2040年,社會不再用課業的成績與事業的成就來定位人的價值,因著科技的進步,孩子只需要帶一個平板就可以上學了,不只背在身上的壓力少了,背的書包也輕多了,也因為教育的改革,專注在身心健康的平衡發展,讓孩子們都變快樂了,整個社會也都快樂了起來!

 

未來目擊者x號:We Want You
偶爾,你腦中也浮現過2040年的畫面?
或許你也是那位曾到過未來的人類。

我們相信,越多人說出真相,未來的樣子就越接近想像。
說不定2040年的世界,真的和你見到的一樣。

寫下你的2040年劇透,成為未來目擊者
前往官網